中国人吃猪肉少了!需求较四年前降2.2%


中国人吃猪肉少了!需求较四年前降2.2%


需提高平衡市场的能力 , 防止价格上涨过快引起市场效应 。中国有足够光阴做好准备 , 也有能力做好准备 。日前 , 农业农村部有关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 , 自去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 , 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同比降幅逐月扩大 。他引用能手的判断警告 , 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约摸超过70% , 创历史新高 。这番话约摸意在勉励企业或农民扩大养殖规模 , 因为“养猪的盈利水平将持续向好” 。但是 , 猪肉价格70%涨幅的判断在金融与资本市场引起反应 , 进一步推高中国和全球猪肉生产商的股价 。大量资本已经在现货、期货、股市等布局“猪通胀”概念 , 债券投资者则生怕通胀将左右货币政策与收益率 。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 , 一季度中国猪肉产量1463万吨 , 下降5.2% 。农业农村部对400个县定点监测 , 3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.2% , 同比下降18.8% 。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.3% , 同比下降21.0% , 同比降幅达到了近10年来最大值 。显然 , 中国猪肉供赠正在减少 , 这也推动了美国猪肉期货价格的上涨 。自3月以来 , 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国瘦肉猪期货价格已上涨了59% , 带有比较强的投机性 。应当说 , 中国猪肉有潜在的供赠冲击 , 而非需求增长带动猪肉价格增长 。事实上 , 经过3月的上涨之后 , 近期已经平衡甚至有所下跌 。普通而言 , 惟独需求膨胀才会引起通胀 , 目前仅仅因为猪肉这单一产品供赠约摸产生缺口而判定通胀 , 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。中国猪肉需求在2014年达到顶峰时期的5719万吨后 , 就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 。而在2014年之前 , 猪肉需求每年的均匀增长可达到5.7% 。2018年 , 中国猪肉消费量为5595万吨 , 远低于2014年 , 较2017年5611万吨 , 同比下降0.3% 。猪肉产量2018年较2014年则减少了3.63% 。在过去数年 , 中国猪肉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 。2011年至2014年间的供过于求 , 猪肉产量也在过去两年持续下跌 。2014年后需求又开始持续下跌 。2016年开始大型养殖企业产能扩张 , 增强了供赠能力 , 猪肉价格浮现跳水 。2018年 , 环保整改导致部分养殖企业大量生猪非正常出栏 , 潞傍冲击市场 。中国猪肉消费持续下降有多种缘故 。其一 , 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饮食 , 城市化发展带来饮食多元化 , 猪肉在饮食中的比重要幅下降 , 而在肉类当中 , 牛肉、羊肉、禽肉都浮现了持续增长 , 唯独猪肉在下降 。其次 。2015 年农业部发布的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(2015-2024)》以为 , 家庭中 60 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每增添 1% , 将导致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减少 0.5% 。猪肉消费量减少与中国老龄化进程有相关性 。其三 , 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是猪肉消费的变量 , 从2015年开始 ,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早先长期两位数陡降到一位数 , 并持续走低 。与此同时 , 2017、2018年 , 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经持续两年负增长 。目前看 , 这几个导致猪肉消费下降的因素还潞傍存在 , 再加上猪瘟因素 , 也导致大量消费者主动减少猪肉消费 。因此 , 供赠减少的同时需求也在萎缩 , 可以减少潜在的供赠缺口 。事实上 , 消费者早就饮食升级越来越多地转向牛肉、鱼类等商品 , 尤其是新零售大幅扩张就是以提供生鲜高档食品为主要特点 。中国也可以扩大肉类进口的规模 。中国肉类价格相比国际市场较高 , 价格倒挂刺激了一些走私活动 , 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寒冻牛肉、猪肉等 。中国应该开放更多口岸 , 增添更多进口配额 , 尽全可以缓解中国猪肉潜在供赠缺口带来的风险 。事实上 , 去年中国进口猪肉数量持续下降 , 为119.28万吨 , 同比下降1.97% 。因此 , 当前不宜夸大中国猪肉短缺风险 , 可以扩大进口各种肉类 , 而养猪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后 , 增添供赠的能力也大大增强 , 在猪肉消费平衡 , 且有所下降的条件下 , 很难浮现大规模的短缺现象 。固然 , 猪肉价格适当上涨是有利的 , 因为过去多年 , 中国猪肉价格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始终在低位徘徊 。当前 , 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里 , 资本的投机性增强 , 只是等待在某些领域引爆的引信 。原本可以通过扩大进口 , 勉励补栏增养等多方面努力平衡市场 , 要是过度预料和判断猪肉供赠短缺或者价格过高涨幅 , 则会助长资本的投机活动 , 在实体经济不振的前提下甚至会蔓延到其他商品 , 从而对货币政策与生产活动构成威胁 。我们必须高度器重猪肉供赠潜在短缺风险 , 需提高平衡市场的能力 , 防止价格上涨过快引起市场效应 。中国有足够光阴做好准备 , 也有能力做好准备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