叫卖声声入耳 马路条条接踵 惠州夜摊经济如何“放与管”



叫卖声声入耳 马路条条接踵 惠州夜摊经济如何“放与管”



惠州龙丰夜市规范摊位管理 , 包括持健康证上岗等 , 受到城管执法部门肯定 。
叫卖声声入耳 马路条条接踵 惠州夜摊经济如何“放与管”



夜市上 , 三成摊位为潮饮 。
叫卖声声入耳 马路条条接踵 惠州夜摊经济如何“放与管”



惠州龙丰夜市的小吃 。
下午4时多 , 天空依然是热浪滚滚 , 惠州惠城区水口鹿江沥湿地公园周边 , 摊贩们已经把车停在路边 , 从车尾厢里熟练地拿出小推车 , 将一箱箱原材料 , 搬到这个小广场上 。
夜幕下 , 惠州市区数十个夜市点灯火通明 , 人流涌动 。“夜经济”升温的背后 , 也出现了一些短板和问题 。惠州如何在“放”与“管”间释放城市“烟火气”?城市管理如何才能既有力度 , 又有温度 , 推动夜经济发展?
摊主说经营难
同质化下的激烈竞争
地摊经济连接着以就业为代表的民生 , 在每一个摊主背后 , 可能是一个赖以为生的家庭 。
“凌晨1时的大云寺夜市 , 人山人海 。”短视频平台上 , 不少视频记录了惠州市江北街道大云寺夜市曾经的热闹场景 。位于金花街的龙丰夜市 , 是惠州老牌特色小吃街 , 如今已成为惠州夜生活的热门打卡点 , 众多外地旅客慕名而来 。
南都采访人员粗略统计 , 在鹿江沥湿地公园的小广场上 , 一共45家摊位 , 共有7家柠檬茶 , 15家直接摆在绿道上 。不远处公园的另一个小广场上也有8家摊位 , 基本都是用灯带隔开 , 基本都是潮饮 。
在摊主“表哥”的记忆里 , 一年多前来奥林匹克花园周边摆摊卖牛杂的时候 , 并没有现在这么多摊贩 。如今 , 奥林匹克花园悦珑湾小区西侧有近50户流动摊贩分布在人行道和车道上 。在这里 , 小吃摊是“主力阵容” , 还有一些摊贩摆卖新鲜瓜果蔬菜 , 一个接一个 , 足有120米长 。
“以前这条街上只有我在卖钵钵鸡 , 现在越来越多人跟我卖同样的东西 。”在位于容屋一路的水口夜市摆摊卖成都钵钵鸡的娇姐说 , 对面不少摊贩都是近一年才到这里摆摊的 , 如今 , 产品同质化越来越常见 , 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。
在鼎峰·花漫里周边 , 大约聚集了30户摊贩 。夜晚11时30分 , 仍然热闹非凡 , 大部分摊贩营业到凌晨2时才撤走 。一名卖手打柠檬茶的摊主说 , 同一条马路上 , 有六七户摊贩卖同类型产品 , 竞争比较大 。
在花里头·潮聚公园 , 南都采访人员发现 , 售卖茶饮的摊贩占比近30% , 基本都是手打柠檬茶、鲜榨果汁等 。
上升的摆摊成本
赚钱吗?不一定 。“在这个夜市里面 , 我们是最底层的 。”卖成都钵钵鸡的娇姐说 , 今年是她在这里摆摊的第五个年头 , 因为摊位在主干道上 , 租金也最贵 , 每个月要3500元 , 路口拐角的摊位要便宜一些 , 要2000多元 , 都是交给身后的实体店铺 。
而今 , 大云寺沿江边的摊贩已经被疏导离开 , 部分转移到大云寺斜对面的临时疏导区——花里头·潮聚公园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