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草龟养殖技术

草龟也叫做中华草龟 , 是一种在我国分布范围比较广的龟类 。草龟集观赏价值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于一身 , 市场前景广阔 。同时 , 中华草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, 水质条件要求比较低 , 对不良水质有较大的耐受性 , 高密度养殖时 , 无互相残杀现象 , 患病率低 , 多地均可养殖 。以下就草龟的养殖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。

一、繁殖方法

1.交配产卵

雌龟体重达700克以上 , 即可用于交配繁殖 , 雌雄配比2:1 。如雌龟体重超过700克 , 需配较大雄龟才能交配繁殖成功 。

乌龟的产卵期各地有所不同 , 一般5月底开始 , 7月到8月是产卵高峰期 , 9月结束 。一只雌龟年产卵3~4次 , 每次一穴 , 每穴3~8/枚 。人工饲养的乌龟有集群产卵的习性 , 有时能有多只在同一穴产卵几十枚 。雌龟产卵前选择土质疏松的斜坡和隐蔽的树根旁或杂草处扒土成穴 , 穴口大小约8~10厘米 。深9~12厘米 。产卵时间多在夜间或黎明 。

2.人工孵化

将采回龟卵放在高25厘米(长度不限 , 宽度因地制宜)的木箱中 , 箱底钻若干个小孔 , 底铺15~20厘米的砂 , 将卵排在砂中 , 再向卵上撒放2厘米左右厚的细纱 , 砂上盖湿毛巾 , 保持室内温度25~35度 。空气干燥的晴天 , 每天向砂上洒水1~2次 , 空气湿度较大 , 可减少洒水次数 。箱上盖好湿布 , 在稚龟出壳时 , 可防稚龟逃跑 , 防敌害侵袭 , 防蚊虫叮咬 , 这样50~60天稚龟出壳 , 出龟率达90%以上 。

二、水质控制

1.水质要求

成龟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, 水体小 , 自净能力差 , 故对水质的调控要特别注意 。常规条件的鱼龟混养或单养 , 一般池塘较大 , 水较深 , 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化程度较高 , 水的自净能力较强 , 水质容易控制 。在高温季节 , 一般情况下 , 在水质过肥和黎明时容易缺氧 , 应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 。每隔10~15天加施生石灰(10~15mg/L)或漂白粉1~2ppm 。成龟池水位 , 应保持1米左右 , 并视天气好坏而增减 。过深 , 龟上下呼吸运动中消耗体力太大;过浅 , 水质多变不稳定 , 池的四周要留有较多的陆地供龟晒背休息 。

三、饲料投喂

龟的动物性天然饲料有螺、蚌、鱼、蚯蚓、小虾、禽畜加工副产品等 , 以及蛋白质含量为40%的人工配合饲料 。天然饲料和加工副产品饲料 , 饲料系数一般为8~15 , 而人工配合饲料为2.0左右 。在实际应用中 , 每一份(干重)人工配合饲料 , 加1~2%的蔬菜 , 加3.5~4份(湿重)的鲜鱼肉或禽、畜下脚料等 , 充分混合 , 制成团状 。按上、下午各1次 , 定点投喂 。

饲料的增减一般根据以下原则:随龟的体重逐步增加而增加投饲量;当水温稳定在30℃和晴天时应适当增加投饲量;阴雨天则酌情减少等;如遇到阴雨连绵 , 最好在饲料台上方搭遮雨棚 , 以保证龟的正常摄食和饲料的投喂 。生长期旺盛的夏季 , 尽可能投喂活鲜饲料 , 以保持营养上的均衡 。当水温降到18℃以下时 , 应停止投饲 。投喂的饵料应新鲜适口 , 动物性饵料的日投量约为龟种总重量的5~8% , 配合饲料一般在2%左右 。一般每天投喂1~2次 , 即在高温季节每天上午9~10点、下午4~5点各投一次;在低温季节或非摄食旺季时 , 可每天上午10点左右投一次 。

四、冬眠管理

在正常的环境下 , 每一年草龟都会冬眠 。按照平均情况来说 , 每年的11月份左右 , 草龟就开始进入冬眠 , 这个冬眠的周期一直要持续到来年的3月到4月 , 当来年温度达到13℃的时候 , 乌龟就会慢慢苏醒过来 。
【中华草龟养殖技术】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