示儿的写作背景 示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

《示儿》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(1210年元月) , 为陆游的绝笔诗 。此时陆游八十五岁 , 一病不起 , 在临终前 , 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。这既是诗人的遗嘱 , 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。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, 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 , 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 , 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 , 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。

示儿的写作背景 示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


《示儿》死去元知万事空 , 但悲不见九州同 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 , 家祭无忘告乃翁 。
《示儿》注释【示儿的写作背景 示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】⑴示儿:写给儿子们看 。
⑵元知:原本知道 。元 , 通“原” , 本来 。万事空:什么也没有了 。
⑶但:只是 。悲:悲伤九州: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。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, 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。同:统一 。
⑷王师: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。北定:将北方平定 。中原: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。
⑸家祭:祭祀家中先人 。无忘:不要忘记 。乃翁:你的父亲 , 指陆游自己 。
《示儿》翻译我本来知道 , 当我死后 , 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;唯一使我痛心的 , 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。
因此 , 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 , 你们举行家祭 ,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!
示儿的写作背景 示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


《示儿》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 。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 , 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。虽然频遇挫折 , 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。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、深沉、热烈、真挚 。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 , 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 , 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。题目是“示儿” , 相当于遗嘱 。在短短的篇幅中 , 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 , 无比光明磊落 , 激动人心 。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。
首句“死去元知万事空” , 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 , 就什么都没有了 , 万事皆空 , 用不着牵挂了 , 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。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 , 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 , “元知万事空”这话看来平常 , 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。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 , 死无所畏的生死观 , 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“但悲”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。“元”“空”二字更加强劲有力 , 反衬出诗人那种“不见九州同”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。
第二句“但悲不见九州同”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。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 , 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。这一句中的“悲”字是句眼 , 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 , 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。表明自己心有不甘 , 因为“不见九州同” 。“悲”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、遗憾之情 。
第三句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 ,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。表明诗人虽然沉痛 , 但并未绝望 。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 , 光复失地 。有了这一句 , 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。
最后一句“家祭无忘告乃翁” , 情绪又一转 , 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 , 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。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 , 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“北定中原”的喜讯告诉父亲 , 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 , 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、报国之情 , 从中受到感染 , 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。

推荐阅读